清澈的湘西之爱,只为中国!

高原驻训部队中的湘西职院学子

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

 3月5日正经历初春时节,倒春寒的吉首还很冷。笔者因吹拂过的寒风打着哆嗦时,约好时间见面的杨龙、李世龙两位同学走了过来。寒暄着天气寒冷,两位同学依旧笔直站立着,笔者微怔:是啊,这两个少年,可是经历过高原上零下数十度的恶劣天气。看着他们如白杨一般的站姿,忽而觉得今天这喧嚣的风儿也有一丝“温柔”。

杨龙、李世龙分别就读于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17—3高电商二班和17—5高汽装配一班。2018年,两位少年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入伍的号召,毅然携笔从戎,均服役于新疆军区某红军团,随部队参加了高原轮战驻训等任务。期间,杨龙先后荣获“先进个人”“四有优秀士兵”荣誉称号,记嘉奖两次;李世龙荣获嘉奖一次。在度过了两年多艰苦但富有意义的军旅生涯后,2020年正式退伍,今年开始重返校园,继续他们的大学生活。        笔者与杨龙交谈时了解到,在他小的时候,从父辈的口中,从电视里看到,热情激昂的军人风采,燃烧着他对祖国的热爱,对军人的崇拜。自此,参军的梦想扎根在他的心中,激励着他做一名共和国的卫士。“壮志男儿应当用青春来报效祖国,母亲对我们的哺育”,于是他毅然选择去艰苦偏远的新疆地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抱负。报名参军,从湘西职院出发,开始了一段终身难忘的向西征途。说到这段难忘的经历,李世龙亦是滔滔不绝,打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军人的他,描述自己接到入伍通知电话时如梦初醒的傻样,依旧是一脸的向往和兴奋。

左图是杨龙;右图是李世龙

第一次穿上军装的时刻,对着镜子看到出现在自己身上的“橄榄绿”,感觉自己变精神了,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涌上心头。在新兵连的日子是枯燥却深刻的,叠被子、野外拉练、夜间紧急集合……千遍一律却又磨练人心,让两个18岁出头的毛孩子逐渐向成熟的男子汉转变。而更为艰苦的还在后面,结束了新兵训练的二人,正式开始了长期的野外驻训,仅第一年驻地就换了三个地方。最后一次更换驻地,两人随部队来到了海拔五千米的高原,严寒、风雪等恶劣的自然环境,没水没电的生活条件,第一次踏入高原所感受到的高原反应;站岗时要忍受室外的寒温,休息时又常因为缺氧头疼而从梦中惊醒,这一段段惊心动魄的经历,一幕幕历历在目的画面,铸就了两位少年钢铁般的意志。正是环境、身体带来的双重历练,适应了又苦又累、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巡查,瘦弱的肩上终是背负起了国家安全使命的重则,这一切让二人彻底融入到了军人的身份中。

      杨龙还告诉笔者,正是因为在湘西职院里经历过学校教官队的训练,使得他在新兵连的表现十分突出,帮助他顺利度过了最初那些难熬的时光。教官队的经历给了他勇往直前的勇气,让他拥有了这份无上光荣的机遇。

       湘西职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开展各种渠道宣传动员,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学子当兵、无上光荣、投笔从戎、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氛围,学院征兵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,近年来多次被评为省、市征兵先进单位。2020年,学院就有137名大学生参军,投身到祖国各个地方服兵役。杨龙之前所在的教官队成立于2014年,担负着学校新生军训、各种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和仪仗、学生宿舍、校园周边晚间巡逻、学生突发性事件处置、升降国旗等多项工作和任务。教官队平时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接受军事化管理和训练,假期期间进行强化集训,表现优异还有赴省军区综合训练大队进行训练的机会。教官队的同学们思想觉悟高、学习优秀、作风硬朗、组织纪律观念强、综合职业能力高。自成立以来,每年都有同学从教官队出发,怀着报国志和强军梦,奔向全国各地,在血与汗构筑的军旅中,实现并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 

      退伍后回到学校的杨龙,依然就读于离校前就读的电商专业。他告诉笔者,最近在学Photoshop的应用。当问他感受如何时,他憨厚地笑了笑,说感觉有点难学。笔者鼓励他,学习跟训练一样,是一门循序渐进的过程,静下心来钻研,就一定能学会。他坚定地告诉笔者,一定会学好。

      是啊,即使回归到如往常般的学习、生活,在部队沉淀下来的钢铁意志,也能让他们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会敢于应对和挑战的决心。正如杨龙自己所感悟的那样,在任何一个岗位,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,找到自己对这个岗位的感情和激情。在部队的经历让他找到作为军人的感情和激情,所以他不后悔这段千里西行的军旅生涯。如今身份转变,他又回到了校园,成为了一名学生,今后也会面临新的岗位,如何更好地融入新的身份也是如今摆在他面前的最新挑战。只要他坚持着这份执着和信念,这一切也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。